“三‘因’施教” 助推老教育培训提质增效:教育培训

2024年以来,东营市河口区创新“三‘因’施教”教育模式,建立以强化理论武装为基础、以注重教育引导为关键、以搭建载体平台为支撑、以抓实关心关爱为保障、以引导作用发挥为目标的老“彩虹式”分类教育培训体系,推动老教育培训工作提质增效教育培训

聚焦“因人施教”教育培训 ,打造“四类”课堂

坚持以调研为“基”、以分类为“梁”、以教育为“柱”,确保老统得起、学得了、有成效教育培训 。一是开展摸底调研。对河口区老基本情况开展调研,全面摸清底数,集中征集基层意见建议和经验做法40余条,形成调研报告,为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打好基础。二是科学规范分类。根据需求、特长、发挥作用等情况,将老分为“绿黄蓝橙”4类群体,建立老“彩虹档案”。截至2024年12月底,河口区共有老8870名,其中“绿”正常参训老2781名、“黄”有特长老231名、“蓝”长期在外老340名、“橙”异常状态(年老体弱)老5518名。结合老“彩虹档案”,有针对性地确定教育培训形式和内容,持续满足老多样化、差异化、个性化的教育培训需求。三是创新教育模式。依托基层党校、现场教学点、公园街巷楼栋等线下平台,以及“灯塔-党建”网络平台等线上载体,打造以“老有所学、就近参与”为主题的“固定课堂”、以“夕阳正红、余热生辉”为主题的“特课堂”、以“故乡明月、温情热线”为主题的“指尖课堂”、以“温暖伴护、真心服务”为主题的“暖心课堂”,推动实现老教育培训全覆盖。

“三‘因’施教” 助推老党员教育培训提质增效:教育培训

聚焦“因宜施教”教育培训 ,推动“四个”升级

积极探索适宜不同类型老的教育培训方式,让培训现场“活”起来,持续激发老教育工作的生机与活力教育培训 。一是推动学习“升级”。与河口区老年大学、社区老年大学、胜利油田老年服务部做好结合,鼓励老积极报名参加各类培训班次,2024年以来,组织开展书法、绘画、朗诵等“庆七一”“迎国庆”主题活动51期次,培训老2700余人次。二是推动队伍“升级”。聚焦老特长爱好,挖掘宣讲能力强、工作热情高、感召能力强的20名老组建“银龄”讲师团,开展“银龄”活动82期,让老从“听”变“讲”,逐渐成为教育工作的“主体”。三是推动课程“升级”。打造以“参与社区治理 共建幸福家园”为主题的情景剧党课3部,老通过演绎自身“从旁观者到见证者,再从见证者到亲历者”的故事,增强身份认同感。四是推动阵地“升级”。针对部分教育培训场所距离远、楼层高等问题,利用老聚集的树荫凉地、村民院落、社区广场等场所,充分发挥“熟人”效应,开展“板凳课堂”29期,让“老教育老”成为常态。

“三‘因’施教” 助推老党员教育培训提质增效:教育培训

“三‘因’施教” 助推老党员教育培训提质增效:教育培训

聚焦“因需施教”教育培训 ,做好四个“强化”

不断创新教育培训载体,着力满足老学习、交流、服务等不同需求,有效提升老教育培训成效教育培训 。一是强化身份认同。为老提供“治理顾问”“党建指导员”“红楼栋长”“红领”等身份岗位,发挥老在矛盾调解、文明劝导等方面的优势,组建“老局长调解室”“老钻工工作室”“老校长工作室”等特点突出、服务鲜明的服务品牌,让老在“生活课堂”中“有位有为”。二是强化“指尖”教育。开设线上学习端口,利用“河口党建”微信公众号,向在外老或其家属子女发布推送“教育学习清单”9期,刊发推送“幸福家园 银龄同行”专栏21期,教育培训老7200余人次,让老了解党的最新理论和最新动态。三是强化关心关爱。依托主题党日、志愿服务,组织青年和积极分子开展走访慰问、爱老敬老等活动166期次,覆盖老4843人,让老在一件件实事中感受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。四是强化榜样宣传。联合河口区社工部、河口区志愿者协会评选8名老志愿服务带头人,在村(居)宣传栏集中宣传展示人物事迹海报。开展河口区“榜样老”事迹宣讲16期,不断激发老老有所为、示范引领的参与感。(中共东营市河口区委组织部)

本站内容来自用户投稿,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删除。联系邮箱:835971066@qq.com

本文链接:http://zhwl-edu.cn/post/146.html

友情链接: